3月5日,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勝利召開,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。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務方面,提出: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: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,減稅與退稅并舉。
主要內容如下:
1、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,并提高減免幅度、擴大適用范圍。
2、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。
3、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,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。
4、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。優先安排小微企業,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與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,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。重點支持制造業,全面解決制造業、科研和技術服務、生態環保、電力燃氣、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。
5、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,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%提高到100%。
6、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。
7、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。
根據上述內容,對將要實行的“減稅降費”措施展望如下:
一、針對小微企業的減免擴圍及免征
目前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,主要有以下方面:
1、符合條件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
2、階段性減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
3、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
4、個體工商戶應納稅所得不超過100萬元部分個人所得稅減半征收
5、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地方“六稅兩費”
6、符合條件的企業暫免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
7、符合條件的繳納義務人免征有關政府性基金
8、符合條件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
針對小微企業將要實行的減稅降費措施,涉及主要內容的第1-3條,結合目前的減稅降費政策,具體分析如下:
(一)增值稅方面
最大的利好,就是“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”。
現行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文件為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1號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5號兩個文件,主要內容:
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,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5萬元(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,季度銷售額未超過45萬元,下同)的,免征增值稅。
執行時間: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。
即在全年銷售額不超過180萬元的情況下,可以免征,一旦超過,需要全額納稅。
同時,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,適用3%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,減按1%征收率征收增值稅。該項規定,目前已到期,但是仍繼續執行,只是未下文明確規定。
那么,對“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”是什么意思呢?注意這里的表述為“免征”而不是“減免”,而且也沒有限制條件,在筆者看來,如果屬于小規模納稅人,那么就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了,不受額度限制,也不用減按1%了,相當于將免稅額度提高到500萬元,當然了,這是“階段性免征”,有一定的期限。不管怎樣,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,是個大大的利好。
(二)所得稅方面
1、個人所得稅
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2號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8號規定: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,對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,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,再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。
根據“提高減免幅度、擴大適用范圍”的描述,未來一定時期內,針對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優惠展望如下:
(1)經營所得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,在減半的基礎上有可能進一步減免。
(2)可能會參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的規定,對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實行減免,比如再減半征收。
2、企業所得稅
根據主要內容第3條,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,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。
按照現行規定,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,相當于適用2.5%的“稅率”;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,相當于適用10%的“稅率”。
本次將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也納入減半的范圍,結合8號公告,相當于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稅負在現行基礎上再減半征收。
這條措施的出臺,將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“稅率”由原來最高8.3%再攔腰一刀,降為最高4.2%,對小型微利企業來說,絕對是個大大的利好。
注:3月14日,針對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,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已經下發正式文件,詳見《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》(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13號)。
二、留抵稅額大規模退稅
涉及主要內容第4條。即優先安排小微企業,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與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,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。重點支持制造業,全面解決制造業、科研和技術服務、生態環保、電力燃氣、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。
根據上述表述,最大的利好是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部退還。那么,什么是“存量留抵稅額”,以哪個時點為標準?
提到“留抵退稅”,全行業性的留抵退稅,從2019年4月份開始,具體文件為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》(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,以下簡稱39號公告),文件的具體規定如下:
八、自2019年4月1日起,試行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退稅制度。
(一)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納稅人,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(具體條件不贅述)。
(二)本公告所稱增量留抵稅額,是指與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稅額。
(三)納稅人當期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,按照以下公式計算:
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=增量留抵稅額×進項構成比例×60%
根據39號公告規定,這里的“留抵退稅”實際上退還的是“增量留抵稅額”,即新增留抵稅額符合規定的可以申請退還。
另外,后續還有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84號和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5號,針對部分先進制造業,出臺更加優惠的增量留抵稅額退還政策。
上述三個關于“留抵退稅”的政策,退還的都是“增量”留抵稅額,基準點都是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,即想要留抵退稅,那么你的期末留抵稅額必須比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大,再符合其他條件,才能夠申請退稅。
那“存量留抵稅額”是哪個時點的數據呢?結合上述三個文件,筆者認為這里的“存量”,指的是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,即國家準備將企業在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部退還給企業,但是,這是有條件的:
1、必須是小微企業,體現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。小微企業的具體標準,應該會參照《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》的相關規定。
2、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,筆者認為這里的條件,應該和39號公告規定的條件類似。
3、如果出臺政策,政策也會規定一個基準日,通過比較基準日的留抵稅額和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,根據“孰小”原則進行退還。如果基準日留抵稅額大于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,表明企業有增量留抵稅額,則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可以全部退還;如果基準日留抵稅額小于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稅額,表明企業消化了一部分留抵稅額,則基準日的留抵稅額可以全部退還。
通過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部退還,精準支持增加小微企業現金流,對于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壓力,保證企業正常運營,促進企業創新發展,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。
三、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%提高到100%
涉及主要內容第5條。目前關于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的文件有兩個,分別為:
1、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6號公告:將財稅〔2018〕99號中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由50%提高到75%的規定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。即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,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為75%。
2、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3號: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,自2021年1月1日起,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%在稅前加計扣除。
本條措施,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也提高到100%,等同于制造業企業,顯示國家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。
那么,哪些企業屬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呢?
《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《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》的通知》(國科發政〔2017〕115號)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入庫標準做了明確規定,在此不贅述。
四、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。
根據《國務院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的通知》(國發〔2018〕41號)的相關規定,目前與子女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為“子女教育”: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,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。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子女,按前款規定執行。
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,國家出臺鼓勵生育“三孩”,為減輕父母養育孩子的負擔,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,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。
那么,如何扣除呢?筆者預計,為了方便操作,仍將會采取定額扣除的辦法,即每個孩子按××元的標準定額扣除。扣除標準是多少呢,參照子女教育的扣除標準,可能也會按每月1000元的標準扣除。也就是說,每個孩子從出生到研究生畢業,其父母每年都可以享受定額扣除。
以上,是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“減稅降費”新政的展望,通過7條主要內容可以看出,將要出臺的“減稅降費”新政傾向于實體經濟,重點對實體經濟大頭的制造業予以扶持,尤其是制造業領域的小微企業,另外通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,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、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,可以看出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,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促進創新發展。
當然了,關于將要出臺的新政具體如何執行,何時執行,需要國務院財政和稅務部門出臺具體的政策予以明確,請大家拭目以待。
安徽原色會計專業提供0元注冊公司,代理記賬服務,質量有保障,如果你有相關需求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專業值得信賴。